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样板|两套“招式”手把手教你打好党、团、队一体化“组合拳”

团中央基层建设部 团建头条 2024-04-29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如何将党建带团建、推优入党、全团带队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落到实处?如何通过学先锋、选先锋、育先锋、做先锋,打造助力基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链条式队伍?无论是自上而下聚焦选、用、管、育等一体化建设,还是自下而上聚焦青年人才成长的阶梯式布局,都是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有效探索,本期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与山东济宁鱼台县的实践案例,供参考借鉴。


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

聚焦“育”“管”“树”做文章

奏响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三部曲


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委通过聚焦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目标方向,推动破解团员标准不够鲜明、团员教育不够严格、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模范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着力从源头上提质保量,全方位育人管理,抓落实精准有效,不断提高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水平。


把好政治“三关”,清源头提质保量


师市团委在聚焦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上,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



一是严把培养基础关。全面落实师市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落实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师市少工委坚持“全童入队”组织发展原则,按照教育充分、程序规范、执行细化的总要求,以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组织意识培育为重点,以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为中心任务,统领师市36个校内、校外少工委递进式开展分批入队、分段教育、分级激励、推优入团。



二是严把发展入口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团属新媒体平台为阵地,开设“学习二十大”“团青学习汇”“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学习笔记”等多个专栏,结合专题学习、交流研讨、主题团日等学习方式,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学习教育模式,将线上新媒体矩阵与线下宣讲相结合,丰富入团前、入团后的学习教育形式。组织全面排查师域内团员青年分布情况,分领域规范入团标准,依托团校优化学员学习的评价办法,从日常考勤、团课学习、志愿服务、课外实践等方面明确考核要求,做到发展团员“十步骤、三公示、六必须”。



三是严把推优入党关。将推优入党作为团组织履行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与师市党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通知》,认真落实推优入党“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要求,严格按照思想政治上先进、道德品行上先进、发挥作用上先进、执行纪律上先进“四个先进”具体条件推优,推荐团员中的入党申请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团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党的发展对象,2023年,28周岁以下团员推优入党率为100%,进一步增强了团员追求政治进步的积极性。



严格管理机制,明标准统一工作


围绕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找准党建和团建工作结合点,以党的建设带动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一是“三个纳入”强基础。将“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落实、党建带团建促队建工作机制,团(队)建促党建作用发挥、按期分档收缴团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特别是针对学校领域,通过深化“团教协作”机制,协调师市教育局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各学校综合考核,加大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最终以建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出团组织战斗力、新形象,为加强团员管理,凝聚团员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三个规范”强建设。严格规范团校、校内少工委和校外少工委建设。延伸育人思想线,建立团建促队建工作体系,优化“校内理论+校外实践”阵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管理。通过深化“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解员”等品牌项目,选配优秀思政课教师、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聘请各领域优秀党团员、先进典型、老一辈军垦人等兼任团校教师,强化师资力量,同时争取社会化资源,打造校外实践路线,建全校内外有机衔接。师市25所学校全部完成团校建设,规范成立校内外少工委36个,逐步实现了校内外育人阵地全覆盖。


三是“四个明确”强管理。通过制定团务工作手册、核查入团档案、完善网络化组织体系等方式,规范团务管理和团员管理系统化,以明确团员档案管理责任、明确流动团员网上常态化联系要求、明确问题团员处理方法、明确“智慧团建”系统运维规范四项内容,实现辖区内团员能动员、流动团员能联系、问题团员能解决、线上线下工作能同步的多维度工作格局。


聚焦育人主线,抓实践增强本领


立足为党育人之根本,围绕思想育人主责主业,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实践育人作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



一是紧抓政治教育出实效。打造“精准化课程设计+新媒体矩阵引领+穿插式组织学习”的团员政治教育新模式,通过多内容团校课程培训、多矩阵线上答题、融入式交流研讨、沉浸式红色实践等形式加强团员教育,2023年组织全体团员围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教育主题开展专题学习1140场次;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挖掘本土红色人物、红色故事开展专题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实现师市团员学习实践全覆盖。



二是深化“青”字号品牌育人功能。深化青年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社会功能,开发推动“青志”“青引”落地生效。成立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打造“青年之家·红领巾学堂”爱心托管、“七彩假期”“金晖行动”“暖冬行动”“普法宣传”“河”我一起,保护母亲河净滩行动、师市大型赛会服务保障等七大类12个品牌项目,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9余场次,服务7000余人次,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组织青年突击队助力春耕秋收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服务2.5万余人次,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组织功能,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探索“三育”新方法。采取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员兼任团场团委副书记、团员当“讲师”“返家乡”大学生岗位实践“三育”方式搭建育人平台,合理压担子、定任务、给机会。截至目前,师市已有1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团员兼任团场团委副书记,发布“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112个,组织10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政务实践等工作,服务15个团场,覆盖4000余人次,发动100余名团员“上讲台”讲团课,切实让团员青年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增强本领。



山东济宁鱼台县:

贯通党团联培成长链条

助力青年人才蝶变焕新


为全力凝聚基层青年人才资源,厚植青年人才成长沃土,团济宁市鱼台县委抢抓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契机,贯通青年人才成长链条,建立健全党团联合培养常态机制,让更多志在建功家乡的青年人才能够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培得优,助力青年人才蝶变焕新,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青年。



成立青年人才团支部,汇聚青年先锋力量


以镇街党(工)委组织干事和团(工)委委员为支部工作骨干,成立青年人才团支部,打造基层统筹壮大各方团的工作力量、汇聚基层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


一是建立青年人才“两个数据库”。全面落实“巩固团的基层组织基本盘、健全联系青年的组织体系”改革要求,将辖区内“乡村好青年”、青年农民、青年“两长”、青年志愿者、致富带头人等青年人才纳入镇街青年人才团支部重点培养,建立“本土青年后备人才”“在外青年人才”2个数据库,全面掌握基层青年人才动态,立体式汇聚青年先锋力量。



二是统筹培养发展社会领域团员。全面考察“青年人才库”内优秀团员青年,有培育潜力的团员吸收入青年人才团支部集中“育苗”,符合发展条件的青年推荐至所属基层团组织发展入团;对于不符合独立建团条件的“两新”组织和村情较为复杂的村团组织所属优秀青年,由青年人才团支部组织开展入团培养对象考察,择优在青年人才团支部发展入团,在镇街团(工)委的指导下进行6—12个月的“提级培养期”,培养期结束后作为骨干力量输送回所属团组织。



三是拓展招引青年人才路径。通过打造“青鸟计划·鱼你同行”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品牌,开展“感知家乡·感知济宁”等系列活动,组织在外青年大学生返鱼参观200余人次,持续增强鱼台青年学子对建设家乡、建功家乡的心理认同。在山东大学等14所省内外高校建立青鸟驿站,选聘14名站长,常态化宣传家乡人才招引政策。



聚焦共青团“政治学校”功能,全面深化推优入党工作


由青年人才团支部整体规划统筹镇域内青年思想引领和推优入党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组织团员青年到基层一线报到。按照“就近就便、发挥专长、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各级团代表及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两新”组织团员、实习实践大学生等3000余人到驻地村(社区)报到,发挥镇街青年人才团支部的“枢纽”作用,组织报到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政策宣讲、创业帮扶等,构建“社区吹哨 青年报到”“村有需要 青年报到”的基层一线大团建机制。



二是开辟兼职团干部选聘新路径。实施“百名大学生团员进乡村”工程,通过青年人才团支部甄选积极投身家乡建设、能够帮助镇街团(工)委开展工作、能够开启校地沟通渠道的“青鸟计划”实习实践大学生,将其中的优秀分子聘为兼职团干部,进一步帮助青年大学生迅速成长,强化基层团组织力量。目前已从实习实践大学生中聘任镇村两级兼职团干部260余名,力争带动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发展。



三是深化推优入党机制。制定《鱼台县推优入党工作手册》,建立“推优工作档案”,邀请基层党委组织员和拟“推荐”党组织负责人列席会议,做到“推优”人选有酝酿,“推优”环节有监督,“推优”过程有记录,“推优”档案有整理。由镇街青年人才团支部对照《鱼台县“推优入党”工作手册》统筹指导本镇街基层团组织开展规范化“推优”工作,全面提升本镇街推优入党工作水平,定期组织拟“推优”团员开展思想汇报、志愿服务、交流座谈等活动,全方位考察团员表现。



成立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贯通党团联培渠道


成立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从青年人才团支部中吸收“推优”对象、青年创客、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团员,进一步拔尖培养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一是搭建青年人才“点对点”培养机制。提级任命镇街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为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书记,从源头强化党团联合培养力度,聘任第一书记、镇街青工委副主任、基层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导师进行点对点结对培养,定期与结对青年人才进行座谈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全县11个镇街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累计从青年人才团支部中吸收优秀团员82人,聘任导师38人,结成82个“培养对”,帮助解决金融、政策困难98个。



二是组织青年人才集群式合作发展。由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召集镇街集体经济强村及资源特色村、“两新”组织、青年创业团队和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中的创业人才,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特长,组建党建带团建发展联盟,开展镇域内青年人才集群式合作发展,打造镇域内青年乡村振兴产业链,邀请驻村第一书记、集体经济强村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担任联盟发展顾问,实现区域内生产资料、产品、物流、仓储等资源共建共享,培养一批能够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社、助力经济发展的青年工作力量。全县组建党建带团建发展联盟11个,26个集体经济强村、22个“两新”组织、11个青年创业团队和50个团组织参与其中,聘任发展顾问38名。



三是加强优秀青年人才政治锻炼。通过党团联合培养团支部,进一步向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推荐堪当大任的优秀青年人才,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团员青年列为镇街青工委委员、“乡村好青年”联盟理事、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人选,特别优秀的,推荐成为县级团代表和青联委员。目前,共培育或推荐省市县级“乡村好青年”15人,县级团代表58人,县级青联委员48人,村(社区)“两委”成员12人,其中3人为村党组织负责人。



建立从少先队到共青团、再到党组织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选用机制,形成党团队一体化培养、链条式衔接、阶梯式发挥作用的良好成效,让党旗、团旗、队旗交相辉映,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持续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编  辑|曹冰冰(燕京理工学院)
校  对|池 锋、吴茉飏(海南大学)
校  审|曲渐潼
值班编委|吴 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